top of page

修行的核心

  • 作家相片: วัดตะพงนอก
    วัดตะพงนอก
  • 2023年8月23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修行不仅仅是打坐冥想或正念行走。

修行的核心不仅限于打坐冥想或正念行走。 它延伸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——例如开车、乘公交时,都可以融入祈祷。在交通堵塞中、通勤途中,甚至走向办公桌的每一步,都可以充满觉知,从而成为修行的一部分。然而,许多这样的机会往往被浪费。宝贵的时间可能消耗在刷手机或在早晨通勤时分心上。这反映出人性的短暂与易变——虽然冥想和正念值得推崇,但它们并不能完全概括修行的全部。


隆波(Luang Por)强调,时间不应成为缺乏修行的借口。 即使在繁忙的工作中,也存在修行的机会。例如,在会议间隙,可以观察人们进入会议室时的表情,这种觉察能够提升理解力与慈悲心。同样,在面对挑战时,比如与令人烦恼的人相处或以建设性的方式解决问题,这些都是修行的一部分。在这些时刻,保持清醒的觉知至关重要。


在修行中,关键是避免将正念仅仅局限于冥想或行走。真正的修行是将觉知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。它是有目的地使用时间,而不是浪费它。例如,通勤可以成为一段正念的旅程,而不是一种烦恼的源头。与其盲目地跟随社交媒体等干扰,不如关注周围的环境、自己的思维和感受。


修行的核心也延伸到不舒服的时刻。它是关于在日常活动中,例如上厕所时,觉察到不适感。这种觉察培养了对身体感觉的正念和理解。它提醒我们,即使在平凡的活动中,也有修行的空间。


信仰非常重要,但它可能是短暂的。虽然常常通过设定条件来加强信仰,但这也可能导致冲突和不必要的限制。修行的核心并非依赖于僵化的规则,而是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。它是关于确保我们的家园宁静、清凉——这是正念得以繁荣的地方。


修行并不局限于正式的冥想或正念练习。它是对思维、情感和反应在各种情况下的持续觉察。它是意识到我们何时全神贯注,何时并不在场。它是承认我们对人和环境的反应。修行不仅仅是知道我们喜欢或不喜欢什么,更是理解这些偏好的根本原因。当我们洞察这些原因时,就能加以处理,从而减少痛苦。


总而言之,修行超越了冥想和正念技巧。它包括以觉知的态度拥抱生活中的各种情境。识别我们的反应、理解它们的根源,并培养一种正念与慈悲的态度,正是修行的核心。 我很好。然而,我有一种想要放下和放手的渴望。从冥想中出来后,我沉思着重新开始的概念。有时,这种倾向促使我放弃正念、专注,甚至是继续前行的决心。我放下了痛苦、渴望的根源,甚至是追求智慧的执念。我专注于理解身体和心灵的本质。最终,会有一个时刻,这种理解变得自然而然。


我的生活从小就根植于寺庙。这段旅程让我逐渐深入到细微和深刻的层面。专注从我十岁起就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。那时,我已经能够将震惊的瞬间与我的意识分开。这使得我不仅能够每天冥想,吸气时念“佛”,深呼吸,同时在惊讶的时刻也能保持觉知。例如,当我们家旁边发生火灾时,我观察着火焰,消除了最初的震惊。然后,凭借冷静且知识渊博的心态,我告知父母火灾情况,并向受影响的人提供帮助。


在我看来,生活中没有偶然、侥幸、运气、不幸、吉时或凶时。甚至命运的概念也与天体——行星和星星——相关联,它们遵循轨道和规律。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佛法,并拥有正念、专注与智慧,我们就不会被寻求吉时所困扰。我个人从未将自己的行为与吉时相结合。无论是买新车、搬家,还是出家,我都不认为需要等到吉时。如果方便且实际,我会按计划行动。


从小,我就深信因果报应和因果律的核心原则。我认为没有必要依赖吉时或迷信信仰。我的方法建立在理解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上。我遵循因果律,这是一个普遍的原则,决定了行为必定会有相应的结果。这种信念不是个人的发明,而是一个被普遍认同的真理,超越了单纯的轶事。它基于常识和逻辑,而非迷信。

 
 
 

Comments


联系 Wat Taphong Nok

地址
罗勇府 Mueang Rayong 区 Taphong 分区,邮政编码 21000

联系电
086-499-2290

开放时间(每天)
06:00 - 17:00 

媒体渠道



塔蓬诺寺

  • Facebook

消息已成功发送

©2023 by Wat Taphong Nok. Proudly created by Dryv Technology

bottom of page